黄山“梦笔生花”雪景,位于黄山北海景区散花坞内,孤峰耸立
形容徐霞客生平,无过于此言。他天赋过人,自幼便号称能“矢口即成诵,搦管即成章”,博览各种史籍特别是舆地志、山海图经,由此萌生“朝碧海而暮苍梧”的想法,可谓读万卷书而有所感。日后在母亲勉励下,徐霞客壮游河山,足迹遍布明代“两京十三省”中的14地(相当于今天的19个省、市、自治区),毫不夸张地走了万里之路,最终成为一位彪榜史册的旅行探险家、地理地质学家和文学家,给后人留下一部千古奇书——近60万字的《徐霞客游记》。
【资料图】
说《游记》是一部千古奇书丝毫不夸张,后世竺可桢、侯仁之、任美锷等大科学家都盛赞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。的确,《游记》绝不仅仅是一部文辞瑰丽的旅游文学之作,人们在书中还能看到山脉形势讲述、河川源流考订、各地风俗民情的记载,说是一部明末地理学“百科全书”也不为过。而在这些“硬核”的地理社会学记载之外,徐霞客还以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记载下不少有趣的植物及动物,为后世留下一幅鲜活的明末中国自然生态状况速写。
吃货探险家的快乐逛吃行
在河南嵩山法皇寺,他见到夏季开黄花的金莲花,据说可“治喉肿口疮、浮热牙宣、耳痛目疼”,能“明目、解岚瘴”,为当地独有,而在湖南衡州(今衡阳)桂花园,他观赏了五株“花大瓣密,其红映日”的宝珠茶(花)和“含苞甚大”千叶绯桃。此外,他在郴州还打算去探索郴南的灵寿山,看一看传说山中生长“似木类竹……顶端自曲”,能自然形成手杖样子的灵寿木,可惜当地人告诉他并无其事。
武当山榔梅祠,位于乌鸦岭通往金顶的路上,明永乐十年敕建。武当山榔梅果在明代享有盛誉,永乐之后,更是摇身变为有延年益寿奇效的皇家禁果,徐霞客想讨要两三颗给母亲都费了番好大力气
除一些零散特色植物外,有一类植物被徐霞客当作重点,频繁记载在《游记》中,那就是各种具有实用性——说得明白点,就是能被当作珍馐的植物。从此角度看,徐霞客同现代“驴友”倒也惺惺相惜,在旅游同时也不忘四处“逛吃”,而在他《游记》中最早大书特书的山珍,便是一种被称为榔梅的果子。
天启三年(1623),徐霞客先畅游了嵩山,然后从龙门入陕游历华山,随即东南入均州(今湖北十堰市境内)上太和山。在山上他费尽心机,想要得到当地特产榔梅。
太和山即武当山,传说中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得道处,当地说真武大帝修道半途而废,途中遇到高人用铁棒磨针点化,便在榔树上插了一枝梅花,誓言修道成功则“花开果结”。由此便诞生结合榔树和“金相玉质”、非李非杏、非桃非梅的神果榔梅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,真武修道过程完全照抄李白传说,插梅寄榔多半也是编造,此番神话在明代能大行其道,全是武当道人善于投机:明代朱棣靖难成功,当地道长便拿着榔梅上京,宣称是榔梅树突然花开果结,他们掐指一算,原来是神仙再临人间,足以证明朱棣乃真武大帝转世,篡位实乃天意。一番鬼话投皇帝所好,不仅让武当山大获宠信,也顺带炒红了当地果子——谁能想到,神圣的榔梅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其实就是一种桃或杏同梅子杂交、小名黄蛋的果子呢?但不管怎么说,自打永乐之后,榔梅就摇身变为有延年益寿奇效的皇家禁果,徐霞客想讨要两三颗给母亲都费番了好大力气。观中道士不敢给他,告诉他曾有人为两三颗果子就吃了官司,后来观主见他虔诚偷偷给了他两枚,他又贿赂小道士得到六枚。要不是后来明亡,估计这段内容都不敢刊行于书中吧!
除了大有来头的榔梅外,《游记》中频繁出现的可食用植物大概就是竹笋、菌菇和野菜三类。从《游记》看,徐霞客酷爱竹笋,动辄便进入寺庙吃僧人招待的茶与笋,又或是路上向农家购买“笋箐”,到食宿处便煮上同仆人一起“各啜二碗”,大叹鲜味殊胜,吃不完还要放在竹筒中带在路上吃。别人送他礼物,他只拿笋脯,雨天走不动路,便在住宿处用竹笋煮肉饱食终日,甚至还曾干脆背上竹篓,与同伴一起沿路采菌挖笋,然后歇息时便煲竹笋蘑菇汤喝,真是大得旅游饮食之趣。
竹笋之外,徐霞客对菌菇野菜也抱有浓厚兴趣,当“万里遐征”之途进入广西、云贵等地后,他简直如同抵达美食天堂。论菌子,他吃过木耳、灵芝、竹菰、玉菌、蒸菌,在云贵还吃到了鲜美的天花菜、八担柴(白生香蕈)、鸡葼、树蛾;论野菜,他吃过蕨菜、葵菜、鸡葼菜(可能即鸡葼)、藟浆花、黄连头、蓬蒿菜、黄花等。
在徐霞客提到的这些美味中,唯有树蛾难以知晓是何种菌子,鸡葼应该就是鸡菌(Collybia albuminosa)。托现代科技之福,今天在各大生鲜超市都可能看到。八担柴并非单一菌种,乃是被当地人称为白生(参)的伞菌科裂褶菌(Schizophyllum commune)与侧耳(Pleurotus spp.)的合称,据说此菇虽然鲜美,但难以保存,离开泥土就迅速变干,用八担柴火都未必能烧透,因此才得名“八担柴”。不过,有一种毒沟褶菌(Trogia venenata)也往往被误认为八担柴,今天我们想要领略徐霞客推荐的此味山珍的话,恐怕还得小心点才行。
在徐霞客吃过的野菜中,黄花、蓬蒿、蕨、葵今人都常见,只是黄连头与藟浆花比较让人迷糊。其实此黄连头非彼药用止泻黄连,乃是黄练芽树(亦称黄鹂芽树、黄腻芽树),当地人春天采集其嫩芽,可用少量盐腌制成金黄,便成为一道风味十足的云贵小吃。至于另一味藟浆花光听名字万难猜测,好在他详加注释,告诉世人此乃一种藤菜,细“如婆婆针线,断其叶蒂,辄有白浆溢出,花蕊每一、二十茎成一丛,茎细如发,长半寸……连丛采之”。对照其描述后人便知,此乃云贵川大名鼎鼎的折耳根(鱼腥草)。而徐霞客评价它们为“皆山蔬之游风味者也”,可见他接受折耳根也不在话下,难怪能在各地大快朵颐。
徐霞客对菌菇野菜也抱有浓厚兴趣,当“万里遐征”之途进入广西、云贵等地后,他简直如同抵达美食天堂。图为产自我国西南地区的几种菌菇野菜:1.黑皮菌 ;2.裂褶菌(八担柴的一种);3.翘麟香菇(也被认为是八担柴的一种);4.折耳根(鱼腥草)
除了果蔬菌菇,徐霞客对云南果品也印象深刻。他在鸡足山游玩时,当地僧人招待他茶果,有做成蜜饯的本山参、外形像人一样的孩儿参、桂子、海棠子。还有喝茶食用的干果“松实”和“茶实”,据他说“茶实”大如芡实,里面有像榛子一般的白色果仁,入口清凉,“皆所未见者”。除上述罕见果品外,他还在集市上看到松子、胡桃、花椒、小栗子,总之是除了没有龙眼、荔枝,其他什么都有。
鸡足山僧人招待他的本山参,很可能就是三七草(Gynura segetum),是一种菊科多年生宿本草本,食用部分是肥大根部,也可用作药物;孩儿参又名太子参,大约是异叶假繁缕(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),据说有健脾补气的妙用。他吃到的桂子可不是人们想象中桂花飘香的木樨科植物种子,乃是樟科天竺桂(Cinnamomum japonicum)果实,中医说它辛温,可以暖胃平肝,益肾散寒;茶实则是茶叶树(Camellia sinensis)的种子,因含有皂素通常不宜食用,而《游记》则表明至少明代大理地区僧人是常吃它的。
天竺桂,《金石昆虫草木状》插画,明,文俶,明万历时期刊本。天竺桂辛温,可以暖胃平肝,益肾散寒
值得一提的是,徐霞客虽是一路逛吃,但也不忘科研本分,途中还顺带搞清楚一个植物命名问题:他在家乡常吃冬瓜,但常困惑于此物都是夏季成熟,为何偏偏名字为“冬”?后到广西他才发现,原来冬瓜成熟时当地正算是冬季。于是他得出结论,冬瓜必然是从两广北传,“冬”乃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冬天。冬瓜(Benincasa hispida)早在曹魏时期就见于张揖的《广雅·释草》,现代植物学认为其起源地为印度与中国,考虑更南的印度也为起源地,徐霞客推断此物最先是从靠近热带的岭南传来,怕是也有几分道理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