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时节,笔者来到位于河南省镇平县北部约10公里的老庄镇凉水泉村。微风习来,心旷神怡。所到之处,满眼翠绿,目之所及皆为风景。开车沿着县城的镇菩路北上,道路两侧绿树成荫,特色民居整洁干净,花草点缀在房前屋后……一幅生态宜居的山村画卷展现在眼前。
这就是拥有国家第二批森林乡村、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、河南省传统村落、南阳市美丽乡村等诸多荣誉的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。由于地处镇平北部山区,曾经的凉水泉,交通不便,农业基本“靠天吃饭”,由于地薄,其他经济作物也没有好收成,乡亲们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。
【资料图】
脱贫攻坚的“春风”吹来,让凉水泉这个小山村“旧貌换新颜”,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富裕的生活,乡村振兴伊始,镇村两级找到了一条更适合凉水泉发展的路子。
打造文旅IP 激活振兴“密码”
青山掩映,碧水环绕,富有特色的民宿妙趣横生,孩童在水边嬉戏,年轻人在林间露营……凉水泉村的乡村图景,满足了不少人城里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想象。
“厌倦了城市的车水马龙,来到凉水泉感觉到了‘世外桃源’”来自南阳市区的张女士说。芝麻叶面条、铁锅焖柴鸡、黑猪肉炖粉条,一道道“小时候”的味道让人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,引得游客赞不绝口!
眼下,暑假已进入下半段,但凉水泉村的“热度”依然不降。“家门口”的网红景点,让周边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打卡,体验惊险又刺激的玻璃水滑道、追求山地卡丁车带来的速度与激情、品尝地道的农家菜,玩得不亦乐乎。
“围绕产业+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,凉水泉村积极打造集生态旅游、文化康养、观光民宿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,应接不暇的游客已成常态,村集体的收入越来越多,群众的‘钱袋子’也越来越鼓了”老庄镇副镇长刘建光说。
充分发挥资源禀赋,运用文旅发展思路,打造文旅IP,不仅让当地群众端上“生态碗”吃上“旅游饭”,激活了小山村乡村振兴的“密码”,日子越来越好,乡亲们脸上笑容越来越多。
产业发展让小山村“活力满满”
夏秋之交,走进凉水泉村,一脉涓涓水,流经数个乡村,一村一落皆风景,这里吸引人的除了望得见的山、看得见的水,还有活力满满的乡村产业,打工挣钱不必东奔西跑,家门口就能实现得了。
人居环境越来越宜人,当地群众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。如今,“家门口”就业既挣钱又能照看一家老小,这让凉水泉村的杨华玲感触颇深。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也落不下几个钱,现在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,生活过得滋润幸福。
凉水泉村继传统手工生产笤帚车间和耀中箱包加工、瑞贝卡发制品加工车间之后,与绿色环保的冷冻食品加工项目洽谈成功。村两委对废弃学校进行改造再利用,创办凉水泉酒业(河南)有限公司,发挥传统固态酿造技术,生产纯粮白酒。引进镇平县传统黄酒生产企业臻泰酒业入驻,与白酒组团发展,打造凉水泉酒文化体验园,将传统工艺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。
“五星”支部创建为乡村赋能
乡村振兴为凉水泉村的发展赋能,找到了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路;如今,“五星”支部创建让这个小山村焕发新活力。近年来,凉水泉村依托433万余平方米山林资源,以“生态+旅游”“农业+旅游”“文化+旅游”三位一体战略的利益联结模式发展乡村旅游。同时,该村还筹划建设村史馆,开展红色研学游;以阴窝自然村为依托,打造文化书画实习游;以黑沟自然村现有石头民房为主,开发民宿民俗游。
以前,村民守着“宝藏”却过着穷日子。现在凉水泉村依照“四季有花,四季有果”的发展目标,实行常青树、高档油树和果树立体种植。同时,该村还建设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基地,年产量达100万千克以上,并开发双孢菇系列食品,形成一条劳动密集型双孢菇产业链,每年可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。
同时,一年到头凉水泉村的文化活动也“接二连三”,樱花节、樱桃采摘节、农家乐民宿推介会、红岭山首届民间艺术运动节、首届红岭山徒步大会等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生活,幸福感和获得感“爆棚”。
谈及未来,老庄镇党委书记林迪表示,“我们按照‘以农促文旅,以文活农旅,以旅兴农文’发展原则,聚焦老庄镇‘农业高质高效’‘乡村宜居宜业’‘农文旅相融合’的发展目标,持续释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动能,为广大群众铺就一条乡村振兴路。”
近年来,凉水泉村所在的镇平县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,围绕玉、鱼、花、面等“美丽经济”,从“农文旅”融合中吸引外来游客,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、彰显旅游活力的特色道路。实现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景、一村一策、千村千面”。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新实践,助力乡村振兴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(来源:镇平县委宣传部 谭亚廷 张佳迪)
Copyright @ 2015-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